破除锂离子嵌入负极的物理枷锁仍是破局关键,采用全新一代超晶石墨后,负极表面的亚微米级传导颗粒可以被设计得更为精细,锂离子的嵌入速度大大提升。
正极的碳包覆纳米超导技术和均衡电子流技术,也在降低电芯内阻和增大电子传输面积,降低能耗损失,提高传输效率。更高效的SEI膜提升锂离子穿梭速度的同时,也在充放电循环中,进行石墨的微裂纹自修复,提升电池的使命寿命,破除电池快充与寿命间的取舍难题。
同样被兼顾的还有续航能力,获得峰值12C超充体验的同时,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15~425Wh/L,再辅之CTP 3.0(第三代无模组技术)技术提供的高成包密度,可使车辆拥有800km的超长纯电续航。
自生成负极技术是更具前瞻性的创新应用,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将被彻底抛弃,元素会以金属的形式沉积在集流体上,活泼组分渗透率降低了93%,活性离子的副反应消耗降低了85%,电池的存储性能提升了300%,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
例如,搭配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搭配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钠离子体系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L,磷酸盐体系电池能量密度可达680~780Wh/L,三元体系电池能量密度甚至可达1000Wh/L以上。
而在安全和续航层面,通过采用高热稳定新型有机溶剂体系的电解液,电芯热稳定性提升80%。纳米级的界面层组分与结构,使离子传导速度提升100倍,活性离子消耗速率则降低90%,大幅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更具颠覆意义的创新,则是骁遥双核电池。
动力电池的考量因素诸多,难有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次数、化学稳定性、材料成本、商业化潜力均拉满的六边形战士,那么可以取两种化学体系电池所长,拼出一块全能电池么?
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就在提供这样的可能,骁遥双核电池拥有两个“独立能量区”,每个能量区的高压系统能够自由组合,可以串联、并联或独立输出。
在BMS系统的识别和判定下,即使一个能量区的高压系统遇到紧急情况,系统可通过物理-电气双重隔离,切断故障单元,并利用拓扑重组技术重构高压回路,毫秒内完成健康能量区的高压系统无感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