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俄罗斯的核电池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核电池技术一直是各国竞相研发的热点。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在核电池应用方面已有很长的历史,比如已经飞奔到200亿公里之外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使用的都是核电池,这些电池使用时间都已接近50年,而如今仍在正常工作中。

近些年来美国在核电池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以美国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为例,它搭载了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MMRTG),该发电机利用钚-238衰变产生的热量转换为电能,是一种大功率的核电池,它为火星车提供了持久、可靠的能源支持。在火星上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毅力号”依靠这一核电池成功完成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展现了核电池在深空探测中的巨大潜力。

俄罗斯在核电池技术方面同样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物理技术研究所曾成功研制出一种基于锶-90同位素的微型核电池,该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小型电子设备。此外,俄罗斯还在积极研发基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电池技术,以拓展其应用领域。
在深空探测方面,我国的天问一号的火星车祝融号几年前就已经到达火星表面进行实地探测,但是由于使用的是太阳翼帆板电池,导致祝融号在经历一个火星的冬天之后没能唤醒,推测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祝融号的太阳翼帆板被火星大气层中的风暴卷起的沙尘覆盖,使得其发电能力不足以唤醒这台火星车,因此直到今天,祝融号仍在沉睡,但假如当初给祝融号火星车安装的是核电池的话,那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而如今我国的“烛龙1号”核电池已成功研制,它为我国未来能源革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迭代和应用拓展,“烛龙1号”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颠覆性创新。虽然量产之路面临诸多挑战,但相信在科研团队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烛龙1号”将很快实现产业化,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消息来源:环球网3月12日报道《中国碳-14核电池“烛龙1号”亮相,开启能源新时代》